

中華名縣9
跑馬溜溜,情歌故鄉
——四川康定(1)
【縣名由來】
康定系漢語名,因丹達山以東為“康”,取康地安定之意,故名。
藏語稱康定為“打折多”,意為打曲(雅拉河)、折曲(折多河)兩河交匯處。舊史曾譯作“打煎爐”,后通譯“打箭爐”,簡稱爐城。

康定風情
【歷史沿革】
古為羌地,三國蜀漢稱“打箭爐”,漢隸沈黎郡,隋為嘉良地,唐縣境東北部為中川、會野等羈縻州,屬雅州,屬吐蕃。元置宣撫司,宋明繼之,崇禎十二年(1639),固始汗在木雅設置營官。
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1),清軍平定木雅營官昌側集烈之亂后,復設明正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(簡稱“明正土司”),清雍正七年(一七二九年)置打箭爐廳;雍正十一年(1733)置打箭爐廳,設同知。
光緒二十九年(1903)升為直隸廳,隸建昌道,三十四年(1908)改為康定府。
【近代變遷】
民國2年(1913),設康定縣,屬川邊特別行政區。1935年紅軍長征路經縣境,在金湯建立蘇維埃政府,在孔玉、新和、捧塔、三和、麥崩、前溪建立鄉蘇維埃政府。民國28年(1939),西康建省,省會設康定。
1950年,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;康定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。
1955年,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,康定仍為州府駐地。
2015年,撤縣設市,以原康定縣的行政區域為康定市的行政區域,成四川藏區首個縣級市。
【行政建制】
康定市轄街道辦事處2個(爐城、榆林)、5個鎮(姑咱、新都橋、金湯、沙德、塔公)、14個鄉(雅拉、時濟、魚通、麥崩、三合、捧塔、吉居、瓦澤、呷巴、普沙絨、甲根壩、朋布西、孔玉、貢嘎山);共235個村、5個社區、4個居民委員會。
【人口民族】
2015年末,康定市總人口為133799人,城鎮人口 68773人,鄉村人口65026人。其中:男性56783人,女性54192人,男女性別比104.78:100;非農業人口37957人,農業人口73018人。
其中:藏族76843人,占69.2%;漢族32404人,占29.2%;回族761人,占0.7%;彝族450人,占0.4%;其他民族517人,占0.5%。全年遷入人口886人,遷出人口1117人,人口自然增長率5.1%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數為11.65人。
【地理地貌】

折多山地貌
康定市境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,地勢由西向東傾斜。
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、折多山、貢嘎山由北向南縱貫縣境,將其分為東西兩大部分,東部為高山峽谷,多數山峰在5000米以上,市境內海拔最高點 7556 米 ( “天府第一峰”貢嘎山主峰 ) ,最低點 1390 米 ( 大渡河 ) ,市委、市府所在地爐城鎮的海拔 2560 米。西部和西北部為丘狀高原及高山深谷區。
由于地貌氣候復雜多樣,康定有 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 之說。
【主要河流】
康定河,又名瓦斯溝,大渡河支流。因流經康定城,故名。源自康定縣、丹巴縣交界處的大炮山南麓、海子山東側埡日阿錯以北海拔4800米處,上游名雅拉河,向東南流經中谷、王母、雅拉等村鄉,至康定縣納折多河后為下游,始稱康定河,轉東流經升航、日地、瓦斯,至冷竹關匯入大渡河。
【氣候概況】
按地理緯度康定應屬亞熱帶氣候,因地形復雜,出現明顯的垂直差異,形成獨特的高原型大陸性季風氣候。年降水量800~950毫米,無霜期150~250天,屬山地涼溫帶氣候。
【主要資源】
水資源——
康定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。河流密集,縱橫交織,水資源十分富集,是全州水電開發重點和熱點區域,境內有大小河流溪澗140余條,流域面積從幾平方公里到上千平方公里,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條,可開發34條,還有大小湖泊184個,湖泊總面積11.78平方公里,蓄水量2.5億立方米,水能理論蘊藏量1800萬千瓦,技術可開發利用達1080萬千瓦。
礦產資源——
康定市已經探明的礦種有金、銀、鉛、鋅、鎢、鈹、鋰等,被譽為中國“第二個烏拉爾”,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為1000億元以上。鋰輝石儲量約占全國的一半,石膏儲量居亞洲之冠。
生物資源——
康定市有野生動物300余種,國家一、二級保護動物大熊貓、云豹、白唇鹿、小熊貓等40余種,在有川西云杉、冷杉等珍稀植物生長的茂密森林里,盛產著蟲草、鹿茸、貝母、天麻、麝香等名貴中藥材。
【經濟發展】
2014年,康定地區生產總值503027萬元,增長4.3%。其中: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8萬元,增長3.6%;第二產業增加值233466萬元,增長0.9%;第三產業增加值226553萬元,增長8.8%。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.5%、10.7%、83.8%,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.2個百分點、0.5個百分點、3.6個百分點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37678元,增長3.9%。
【遺址遺存】
明清古碉群遺跡——
位于康定市瓦澤鄉、貢嘎山鄉、朋布西鄉、沙德鄉、呷巴鄉、孔玉鄉、金湯鄉,大部分修建于明清。州級文物保護單位。康定縣的古碉最早是作為一種防御體系主要流行于冷兵器時代。
自清中葉以后,由于火炮的運用以及歷史社會等原因,作為防御的碉樓建筑逐漸衰落。于是,碉樓開始作為一種歷史遺存廣泛地留存于現代。康定古碉有四角、八角兩種。碉身下寬上窄,收分明顯,碉體砌筑工整平整,結構緊密,歷經數百年,巍然不動。康定古碉均為木石結構建筑,修筑基本不靠圖紙,施工過程中也不放線,修筑工匠僅以內架砌反手墻,全憑經驗逐級收分,這種建筑技術在世界建筑上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。
【名勝概覽】
康定情歌風景區——

康定情歌風景區
地處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,橫斷山脈南段,貢嘎山北側,屬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陡接的過渡地帶,群山爭雄,大江奔流。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冰川作用塑造出景區獨特的地形地貌,營造出各種令人贊嘆不已的景致,景區以開闊的高山湖泊、激流飛瀑、天然溫泉、草甸草原為特色,集湖、瀑、泉、溪、雪峰、森林、草原、紅石、藏族風情于一體,極具原始美、自然美和幽靜美。
新都橋——
是令人神往的“攝影天堂”,地處在公路318國道南、北線分叉路口,是一片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。
雅哈景區——
位于甘孜州康定市甲根壩鄉及貢嘎山鄉境內,以高原寬谷、亞高山草甸、極高山、泉華灘(池)、木雅風情(建筑)為主要景觀特色,也有人稱為“亞龍”景區,是觀賞“蜀山之王”貢嘎山主峰及貢嘎群峰的極佳點。景區包括亞攏溝泉華灘、雅哈埡口貢嘎山觀景點、玉龍溪草原、玉龍溪泉華池等四個景區,它以高原田園風光和木雅文化(風情、建筑)為主要特色。
塔公景區——

塔公景區
“塔公”,藏語意為“菩薩喜歡的地方”。位于四川省康定市塔公鎮境內,康定城西北部113公里處,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,川藏公路穿境而過。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,途經此地,隨身攜帶的釋迦牟尼佛像忽然開口,示意愿留在此地。眾人立即就地按照佛像原貌復制一尊留下。塔公景區以高聳的雅拉雪山、起伏的草原和草原上金碧輝煌的“木雅金塔”為主要內容。景區有塔公寺、塔公寺塔林、雅拉雪山等景點。
雅家梗景區——
地處貢嘎山海螺溝景區范圍內,位于康定市老榆林和海螺溝磨西鎮之間的,貢嘎山東坡的北部,雅家埂河上游,雅家埂景區被很好地封存在海拔3500至4000的地區,是貢嘎山腳下又一顆光耀奪目的明珠。自古以來就承載著內地與藏區的聯系紐帶作用,雅家埂身上環繞著“唐蕃古道”與“茶馬古道”的雙重光環。主要兩大景點:雅家梗紅石灘、雅家情海。
野牛溝——

野牛溝
因為在溝內野牛成群而得名。位于康定市城北126公里的金湯自然保護區境內,在大渡河左岸周圍。流長30公里,該景區有2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地,其中原始森林為全國僅存的原始純岷江柏樹林;有五色天然海子310余個、大小瀑布15個,雪峰數座,從海拔2300--4600米的原始森林分布地帶,以亞高山常綠落葉闊葉林、針闊葉混交林、落葉闊葉灌叢為主。代表植物有云南松、鐵杉、油松、華山松等。野牛溝生活著兔猻、巖羊、盤羊、牛羚(當地稱野牛)、綠色虹雉(貝母雞)等幾十種珍稀動物和上百種鳥類。稱得上是“森林百寶箱”和“生物基因庫”。
榆林宮灌頂突泉——
距康定市爐城南門10余公里的榆林宮,舊時是明正土司避署行宮,又因雍正四年果親王于此溫沐浴,建設行宮,亦名御林宮。
老榆林宮河灘邊有一溫泉,鈣化物堆積聚成圓錐體,狀如火山,頂端突泉噴射,云蒸繞,艷陽下五彩繽紛,蔚為壯觀,村人呼為“火龍石”。其泉水聚于石灘沙坑,成為河壩露天俗池,堪稱沐浴療疾的瑤池勝景。浴池上方有天然巨形成斜坡,民國6年(1917年),川邊鎮守使殷承獻手書顏體“灌頂”十字刻于右上,取佛經“提壺灌頂”之意,筆鋒剛健遵勁,至今清晰可見,1947年夏,國畫大師張大千來康曾到此游覽,作“御林宮雪山”畫,并書:御林宮,明正土司避暑別墅地,雪山、溫泉,并皆勝地。
貢嘎山——
坐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,位于四川省康定市、瀘定縣分界處,是橫斷山脈大雪山的主峰,海拔7556米,東經141.8度,北緯29.6度,是四川省第一高峰,被譽為“山中之王”。貢嘎山由結構嚴密、質地堅硬的巨大閃長花崗巖侵入體組成,在終年長久的寒凍風化作用下,陡峭如削,攀登不易,極目遠眺貢嘎山,宛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,屹立于群峰之上,高大險峻,氣勢磅礴。貢嘎山是中國冰川最為發達的山峰之一。數以百條的冰川,面積達三百平方公里,其中,海螺溝冰川長30公里,面積220平方公里,海拔3500米,是世界罕見的低海拔冰川。貢嘎山地貌復雜,生物氣候帶垂直分布清晰,動植物生長良好。
跑馬山——
位于康定市爐城鎮東南邊,城依傍著山,山護衛著城,自古就和山下的人有著不解之緣。跑馬山公園處處美景浪漫,恍如仙界,是亙古以來大自然天設地造,靈氣獨鐘。登臨游覽你會悟到中華西塞天外天,那真、那美的境界,頃刻間會洗滌凡心的俗念,如登上了靈山。公園主要的景觀有:五色海、詠雪樓、吉祥禪院、凌云白塔、跑馬坪、浴佛池、飛云廊、東關亭、觀音閣。
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——

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
位于跑馬山景區索道下站右側,整個建筑占地面積771平方米,主樓建筑面積2313平方米,共有三層。
博物館展示有國家級、省級等非物質文化遺產,集展覽、銷售、休閑于一體。一樓展廳基本陳列為藏民族服飾類、藏民族民居生活類、農耕系列、嘛呢石雕刻類、牛羊絨編織、車模、土陶類陳列室及購物大廳;二樓為格薩爾千幅唐卡展廳、唐卡繪制藝術展廳、經版印刷展廳、藏醫藥類展廳;三樓為民族歌舞視聽大廳、藏傳佛教文化展廳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室,全面反映了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狀況,是展示甘孜州民族傳統文化的窗口。
折多山——
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境內,海拔4962米,是康巴第一關。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,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,有雅礱江,右為高山峽谷地帶,有大渡河。大渡河流域在民族、文化形態等方面處于過渡地帶,主要分布著有“嘉絨”之稱的藏族支系。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壩州的大小金川一帶,折多山以東是山區,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,真正的藏區。“折多”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,寫成漢語又是“折多”二字。站在山頂上,可以眺望到“蜀山之王”-海拔7556米的貢噶山。
蓮花湖——
位于康定市普沙絨鄉苦西絨山谷中,海拔3000多米,距康定市區有120公里,地處貢嘎山和五須海風景點之間。蓮花海因海中生長有蓮花而得其名,又名合合海子,屬高山淡水湖泊,面積500畝。
南無寺——

南無寺
南無寺,藏名娜姆寺,位于康定城南2.5公里,是康區著名的寺廟之一,與毗鄰的金剛寺譽為“雙寺云林”,是康定古景之一。公元11世紀,北宋年間建于今跑馬山,初為紅教,明末清初毀于戰火,后選址“竹覺崗”重建,清康熙16年(公元1677年),五世達賴羅讓嘉措贈送宗喀巴大師和大威金剛、吉祥天母等佛像畫,命名“呷登竹批林”為布達拉宮郎加扎窗支廟,清乾隆皇帝御書賜匾“南無寺”。
南無寺占地2524平方米,建筑面積3851平方米,為木石結構四合院,大殿為三樓一底,高約20米,殿內金碧輝煌,兩側為偏殿。寺廟建筑為重檐歇山式,鏤拱飛檐,樓閣殿宇藏式彩繪,雄偉壯觀,是四月八轉山會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。
(未完待續)
(撰文 武慧生)
韩国三级观看完整视频